本期导读
-
-
外科感染是由创伤、手术等因素引起的良性、危重疾病,是导致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选择合适的治疗途径、技术方法、围手术期及出院后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期重点选题为“外科感染与营养”,旨在总结和分享相关临床经验和成果,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
“指南与共识”栏目中,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专家制订《辅助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多米诺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旨在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开展辅助肝移植及多米诺肝移植,提高技术能力,改善手术安全性和受者预后。
“述评”栏目中,吴国豪教授倡导重视医院获得性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治疗,及时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营养筛查和评估,科学规范施行营养治疗,以改善临床结局。
“专家论坛”栏目中,张春教授和刘昌教授回溯既往研究成果,结合团队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对门静脉积气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治疗策略及预后进行深入阐述。
“菁英论坛”栏目中,郑俊贤教授和董志勇教授分析归纳维生素D缺乏对肥胖症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减重手术后的管理策略,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参考。
“论著”栏目中,常志刚教授团队组织全国5家医学中心探讨腹腔开放疗法用于非创伤重症患者的临床价值。其研究结果显示:腹腔开放疗法治疗非创伤重症患者有效。术后高位肠瘘、胆瘘、腹腔出血、肠空气瘘及术前平均动脉压降低与患者生存结局显著相关。李照教授和朱继业教授团队探讨不同组织学分型肝内胆管癌(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其研究结果显示: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ICC在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面均存在差异,肿瘤周围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行根治性切除术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李国新教授团队调查全国161家医院晚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后行手术干预的现状。其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我国临床医师多数考虑转化治疗后行R0切除,术后继续行6~8个周期治疗后维持治疗至1年。谢传明教授和张雷达教授团队探讨核孔蛋白43(NUP4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和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其研究结果显示:NUP4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性别、NUP43表达、TNM分期、病理学分级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过表达NUP43可显著促进肝癌HepG2和SK⁃HEP⁃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论著·外科天地”栏目中,庞飞雄教授和赖彦华教授团队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肝移植的应用价值。其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全肝移植可应用于满足手术条件的受者并取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论著·影像集锦”栏目中,张春教授和刘昌教授团队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腹腔感染继发出血及感染分区的临床特点。其研究结果显示:PD后腹腔感染继发出血以D区感染为主,病原学呈现混合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为主,当感染病灶扩散导致腹腔感染分区D区合并其他分区≥2个时,干预措施明显升级,患者死亡风险升高。
“综述”栏目中,刘付宝教授和耿小平教授就人工智能在胰腺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郑铭教授和喻春钊教授以解剖学视角阐述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机制与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衷心感谢积极为本期组稿和撰稿的吴国豪教授、刘昌教授、耿小平教授、朱继业教授、李国新教授、朱志军教授、张雷达教授、曲伟教授、张海明教授、刘付宝教授、张春教授、张靖垚教授、董志勇教授、郑俊贤教授、常志刚教授、李照教授、赵丽瑛教授、谢传明教授、赖彦华教授、庞飞雄教授、喻春钊教授、郑铭教授等以及《辅助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多米诺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编审委员会全体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 本期导读[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4, 23(11): 1471-1471. DOI: 10.3760/cma.j.cn115610--2024年第11期导读.http://journal.yiigle.com/LinkIn.do?linkin_type=cma&DOI=10.3760/cma.j.cn115610--2024年第11期导读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0
- HTML全文浏览量: 3
- PDF下载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