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脾动静脉瘘非常罕见,手术(结扎、切除)与介入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由于手术治疗创伤大,技术难度高,尤其是对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术中极易发生大出血,风险较大,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介入治疗创伤小,方法较为简单、确切,目前已成为治疗脾动静脉瘘的首选方法。刘莹莹等报道的该例脾动静脉瘘患者病情尤为复杂,既往有脾外伤脾切除手术史,腹部CT与DSA检查证实:该脾动静脉瘘除脾动脉外,胃网膜右动脉、胃左动脉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的细小分支也参与了供血。超声检查示门静脉主干内存在异常回声,考虑为脾脏切除术后血栓形成所致。刘莹莹团队为该例患者超选择成功栓塞了主要供血动脉,且术后2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示脾静脉扩张较前减轻,腹腔积液等门静脉高压征象消失。这提示上述治疗是成功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读者来信认为:动静脉瘘的治愈标准是彻底栓塞引流静脉起始端。该标准理论上也应该适用于治疗脾动静瘘。但笔者认为:(1)目前脾动静脉瘘介入治疗主要还是以栓塞供血动脉为主,仅个别病例报道同时行经皮经肝门静脉造影术后,一并行脾静脉栓塞治疗。因脾动静脉瘘病例数少,又缺乏长期随访或循证医学的资料,是否同时行脾静脉栓塞还需更多研究结果验证。(2)因脾动静脉瘘导致门静脉高压症,行经皮经肝门静脉造影术是否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应予以重视。(3)该患者疑有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此类患者是否适合行脾静脉栓塞值得深入探讨。总之由于脾动静脉瘘属于罕见病,患者病因与病情各不相同,要为其制订介入治疗的治愈标准,还需积累和总结更多的经验。 最后感谢两位读者的来信。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热情地参与讨论,对本刊已刊发文稿提出宝贵的建议。您的关注、关心、厚爱就是我们全体编委与编辑同仁办好《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