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胆管损伤一期修复时机的选择

Experimental study on surgical timing for obstructive biliary injury repair

  • 摘要: 目的 观察胆管梗阻性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为胆管修复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家犬梗阻性胆管损伤模型,将60只家犬按照梗阻时间的长短分为胆管梗阻5d组(BDL5组),胆管梗阻10d组(BDL10组),胆管梗阻15d组(BDL15组),胆管梗阻20d组(BDL20组)和胆管梗阻30d组(BDL30组),每组12只。由于对照组的取材不影响后期实验,即将BDL5组同时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胆管梗阻性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内的胆管形态学和局部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并在相应时间内施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进行胆管修复,观察家犬胆管修复后的近期疗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胆管梗阻性损伤后,近端胆管随着压力的增加而持续扩张,前期扩张迅速,BDL10组胆管扩张至(15.6±1.8)mm,后期扩张缓慢,BDL15组胆管扩张至(18.9±1.9)mm;损伤胆管局部组织出现急性炎症反应,BDL5组胆管炎症反应最重,单位面积的WBC数量达到(54±6)个,BDL15组胆管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单位面积的WBC数量为(42±7)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8,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损伤胆管壁内的胶原含量不断增加。60只家犬中57只顺利完成胆管修复手术。术后10只家犬因发生胆汁漏死亡,其中BDL5组3只,BDL10组4只,其他组各1只;10d内胆汁漏发生率为30%(7/23),10d后胆汁漏发生率为9%(3/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9,P<0.05)。结论 胆管梗阻性损伤10d后,胆管扩张,局部组织及胆管炎性水肿明显减轻,手术操作难度较小,且术后家犬胆汁漏发生率低,故建议胆管梗阻性损伤10d后再进行手术修复。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