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自体肝移植后胰腺损伤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ncreatic injury after autologous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自体肝移植后胰腺损伤的原因。方法 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肝移植1、6、12、24、48、72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6只)。假手术组在术后立即取样,自体肝移植各组分别在术后1、6、12、24、48、72h取样。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光镜、电镜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自体肝移植1h组的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高于假手术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增加,自体肝移植48h组的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622,489.417,P<0.05)。光镜下,自体肝移植1h组大鼠胰腺组织有水肿型胰腺炎的表现,自体肝移植6h组大鼠胰腺组织有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表现,自体肝移植48h组大鼠胰腺组织达到损伤高峰。电镜下,自体肝移植1h组大鼠胰腺细胞出现线粒体增多、肿胀,内质网、高尔基体肿胀,线粒体的面积、周长、比表面、线粒体平均灰度值分别为(312±40)mm2、(80.3±3.8)mm、0.332±0.039、113±11。随着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加重,出现自噬体。自体肝移植48h组大鼠胰腺细胞达到损伤高峰,其线粒体的面积、周长、比表面、平均灰度值分别达到(466±7)mm2、(108.8±3.7)mm、0.298±0.009、195±12。各组线粒体比表面和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22,76.560,P<0.05)。结论 大鼠自体肝移植后胰腺损伤与缺氧引起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

返回文章
返回